邢慧娜(赵一帆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进行经济数据例行发布,我们邀请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今年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付司长介绍情况。
2023-06-15 10:00:08
付凌晖(刘健 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按照惯例,我先通报一下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情况,然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5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持续显效,生产需求稳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
2023-06-15 10:02:27
付凌晖:
一、服务业较快增长,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持续改善
5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1.7%,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39.5%、14.0%、13.2%、12.9%。1-5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1%,比1-4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1-4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9%。5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1%,其中,铁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
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比上月回落2.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63%。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制造业增长4.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5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股份制企业增长3.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2%;私营企业增长0.7%。分产品看,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服务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3.1%、43.6%、34.3%。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与1-4月份持平。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8.8%,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1%。
2023-06-15 10:06:21
付凌晖:
三、市场销售持续恢复,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
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比上月回落5.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4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906亿元,同比增长12.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897亿元,增长12.8%。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3733亿元,增长10.5%;餐饮收入4070亿元,增长35.1%。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7.4%、24.4%、14.3%。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636亿元,同比增长9.3%,比1-4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全国网上零售额56906亿元,同比增长13.8%,比1-4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8055亿元,增长11.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6%。
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8815亿元,同比增长4.0%,比1-4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5%,制造业投资增长6.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2%。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644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9%;商品房销售额49787亿元,增长8.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0.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0%。民间投资下降0.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2.8%、13.0%。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8%、16.1%;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47.4%、40.6%。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11%。
2023-06-15 10:08:37
付凌晖:
五、货物进出口保持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4460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出口19492亿元,下降0.8%;进口14968亿元,增长2.3%。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4523亿元。1-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167714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出口96214亿元,增长8.1%;进口71500亿元,增长0.5%。1-5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7.0%,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5.6%,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3.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2.8%,比上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5%,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9%。
六、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与上月持平
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1%;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4%,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9%。16-24岁、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20.8%、4.1%。25-59岁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学历、高中学历、大专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4.4%、4.4%、4.1%、3.2%。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6小时。
2023-06-15 10:11:40
付凌晖:
七、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小幅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
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2%,衣着价格上涨0.9%,居住价格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1%,交通通信价格下降3.9%,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1%,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1%。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3.2%,鲜菜价格下降1.7%,粮食价格上涨0.5%,鲜果价格上涨3.4%。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1-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8%。
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环比下降0.9%。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3%,环比下降1.1%。1-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6%和2.3%。
总的来看,5月份,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结构调整压力较大,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发挥政策效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稳定市场信心结合起来,巩固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谢谢!
2023-06-15 10:14:32
邢慧娜:
谢谢付司长的介绍。下面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2023-06-15 10:15:4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赵一帆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从刚刚公布的数据来看,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请问主要原因是什么?您如何评价5月份经济运行情况?谢谢。
2023-06-15 10:22:47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5月份,经济运行总体上延续恢复态势。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生产需求逐步恢复,就业和消费价格总体稳定,经济运行保持恢复态势,发展质量继续提升。5月份,生产需求主要指标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主要由于上年同期基数抬升影响,剔除基数因素影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去年4月份国内经济受疫情冲击影响比较大,5月份以后经济呈现明显回升态势,相应基数明显提高。从目前的情况看,5月份经济运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生产供给持续增加。服务业较快增长。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服务需求持续释放,带动服务业增长。5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1.7%,保持较快增长。加之5月假期效应带动,以及上年基数较低的影响,接触型服务业增长比较快。5月份,住宿和餐饮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9.5%。工业生产稳步恢复。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扣除上年同期基数升高的影响,两年平均的增速比上月有所加快。从环比看,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了0.63%,上个月是环比下降,环比由上月的下降转为增长。
二是消费和投资逐步恢复。市场销售平稳增长。随着消费场景的拓展,居民外出购物的增加,市场销售继续扩大,服务性消费较快增长。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7%,其中餐饮收入增长35.1%。投资规模继续扩大。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5%和6%,保持较快增长。
三是外贸韧性继续显现。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整体增长乏力,面对外需收缩的困难局面,我国积极开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稳定传统贸易伙伴的外贸市场,推动外贸促稳提质,效果持续显现。5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5%,与部分新兴经济体外贸下降形成鲜明对比。1-5月份,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2%,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四是就业和消费价格总体稳定。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与上月持平。经济运行恢复向好,岗位招聘需求增加,劳动参与率提升,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消费需求稳步恢复,市场供给持续增加,供求关系基本稳定,消费价格保持总体平稳。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0.6%,保持基本稳定。
五是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新动能继续成长。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新产业新业态较快发展。1-5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1.8%,保持较快增长。消费投资结构优化。消费升级步伐稳健,高水平供给能力加快形成。1-5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9.5%和1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8%,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绿色转型持续深入。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相关产品产量快速增长。1-5月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7%和57.7%,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也逐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恢复向好,但市场需求仍显不足,一些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加力。下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整体好转,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谢谢。
2023-06-15 10:23:00
路透社记者提问(赵一帆 摄)
路透社记者:
通过5月份数据,您能不能展望一下二季度和全年的趋势?今年5%左右的目标是否还能实现?现在,尤其是环比数据,下行压力有所加大。这种情况,您觉得需要出台一些稳增长政策吗?谢谢。
2023-06-15 10:33:24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从5月份情况看,主要生产需求指标环比增速有不同程度改善。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前期受到压抑的生产需求出现了反弹。从各国情况看,经济运行恢复常态化运行后,都会出现反弹情况。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化运行后,会逐步进入稳步恢复态势。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去年基数较低,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快于一季度,到了三、四季度,随着基数提升,经济运行会回到常态化增长水平。从全年看,经济实现全年预期发展目标有很多有利支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消费拉动作用逐步提升。今年以来,我国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增强。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66.6%。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比一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服务性消费增势良好。1-5月份,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同比增长超过40%,餐饮收入增长22.6%。“五一”假期,居民旅游出行大幅增加,带动相关消费扩大。当前,就业形势总体改善,有利于居民增收,提高消费能力。各部门积极出台促消费政策,将提升居民消费意愿。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也有利于扩大消费。消费拉动作用增强,将有力促进经济恢复向好。
二是创新动能积聚增强。今年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生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态势明显,发展新动能成长壮大。1-5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1.3%,都保持较快增长;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多晶硅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3.4%和84.2%。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新能源产品快速增长。1-5月份,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53.6%,创新发展动能增强,将有力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为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改革开放红利继续显现。今年以来,我国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大力稳定传统贸易伙伴贸易,积极扩大与rcep、“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成效不断显现。1-5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7%,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增长13.2%。从利用外资情况看,1-4月份,我国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2.8%。
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将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当然也要看到,目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仍显乏力,主要发达经济体政策收缩外溢效应显现,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价格走低,经营主体困难较多,经济恢复向好基础不牢。尽管面临压力和挑战,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明显,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以来,宏观政策协同发力,经济运行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总的看,前进道路上有困难有风险,但我国长期发展积累的物质技术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创新能力增强,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克服困难,推动经济恢复向好。谢谢。
2023-06-15 10:34:39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赵一帆 摄)
封面新闻记者:
请问发言人,怎样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如何理解青年人调查失业率的持续攀升。另外,想请问这一统计数据是如何获得的?能否反映当前青年人就业的真实情况?谢谢。
2023-06-15 10:42:57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大家对就业形势比较关注,同时对就业数据调查也有一些讨论。首先,我介绍一下今年以来的就业情况,然后借此机会对就业统计情况也向大家介绍一下。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国民经济整体恢复向好,稳就业政策持续显现,就业形势总体稳定。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今年以来整体上呈现下降态势。分年龄看,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继续下降。5月份,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4.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下降,说明就业基本盘总体稳定,而且还在改善。从群体看,进城务工农民工失业率继续降低。5月份,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失业率为4.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下降,农民工就业总体向好。
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一是国民经济恢复向好,对就业带动增强。今年以来,国内需求稳步扩大,消费带动作用增强,市场用工需求增加,促进就业形势整体好转。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比一季度明显加快。二是服务业增势较好,促进就业容量扩大。服务业就业容量相对于工业来讲是比较大的,尤其是今年以来,接触型服务业快速恢复,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较快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1-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1%,有利于就业扩大。三是稳就业政策持续显效,助力就业改善。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大力开拓市场化就业渠道,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为就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也要看到,当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仍不容忽视,青年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高技能人才短缺,“求职难”和“招工难”并存,促进就业供需总量平衡、结构合理,仍需要加力。
关于您关心的青年人就业情况。总的来看,青年失业率处在高位。从总量看,初步测算,5月份,16-24岁青年人总量大概有9600多万。16-24岁很多是在校学生未真正进入到劳动力市场,进入到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有3300多万,这3300多万当中有2600多万已经找到工作,大概有600多万目前还在寻找工作。现在大家对青年人失业总量情况有些误解,我们把这个数据给大家通报一下。目前来看,青年人当中失业的总共600多万。下阶段,随着经济持续好转,就业保持总体稳定有较好支撑。
关于您关心的就业统计情况,借此机会也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就业统计主要是依托国家统计局劳动力调查制度。我国劳动力调查制度自建立以来不断健全完善,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科学规范,与国际标准接轨,能够客观反映我国城镇就业情况。
一是我国失业率统计方法科学。我国按照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就业、失业的统计标准,将16岁及以上人口划分成三类,一类是就业,一类是失业,还有一类是非劳动力。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就业人口是指在调查参考期内,通常为一周,为了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工作一小时及以上和因休假、临时停工等暂时离岗的人,这些人都属于就业。失业人口是指没有工作,在近期寻找工作,而且立即能去工作的人。这些人有工作能力、工作意愿,这属于失业人口。非劳动力是指16岁及以上既不属于就业人口也不属于失业人口的人。比如,没有工作意愿或失去劳动能力的人,这些不在就业和失业统计范围之中。比如前面谈到的青年人,有一些在校学生没有寻找工作,也没有工作意愿,是不会统计到失业率当中的。刚才我们说青年人总量是9600多万,但实际在找工作的大概只有3300多万,其余部分属于非劳动力。也有一些人,由于照顾家庭,不参与到劳动力市场,也不在劳动力统计当中,这是国际通用的标准。调查失业率的计算,用的是失业人口除以就业人口加失业人口之和。
2023-06-15 10:43:13
付凌晖:
二是我国劳动力调查严谨规范。前面谈到的是如何计算、调查,数据是怎么来的?主要是通过劳动力调查采集就业情况基础数据得来的。从调查方法看,国家统计局每月在全国范围内抽取34万个住户开展劳动力调查,这些住户在我国31个省(区、市)的城镇和乡村范围内随机抽选,抽中的村委会或者居委会范围内的所有有人居住的永久性建筑物、临时性建筑物,比如工棚,都在调查样本范围内,抽样设计具有较好代表性。34万住户中,大概有25万户是在城镇抽取,约9万户是在乡村抽取。从调查对象看,对于抽中住户中在调查时点居住的人口,不受地域、户籍、年龄等限制,都要接受调查。调查对象包含小微企业员工、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等在内的所有人群,既包括本地户籍人口,也包括外来人口,比如进城务工和寻找工作的农民工。从调查内容看,既有按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的关于就业、失业统计标准设置调查项目,也有根据我国国情设置的反映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等情况的调查项目。从调查方式看,国家统计局每月组织调查员使用手持电子终端设备入户实时采集数据,并通过网络直接报送国家统计局。
三是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客观反映就业形势。我国城镇地区是非农就业的主要区域,非农就业和经济变动相关性较强,所以长期以来我国月度主要发布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从国际上看,非农就业更受关注,从我国情况看,农民工是我国一支重要的就业大军,农民工绝大多数都是在城镇地区非农就业,是统计到城镇调查失业率中的。农民工返乡的影响在城镇调查失业率中也有体现。比如,在沿海打工的农民工返乡回到中西部地区后,如果他还是在附近的县区、城区或者镇就业,也还会包括在城镇调查失业率中;如果他回到乡村,可能会带来城镇就业人数的减少,对城镇调查失业率会有影响,但这部分会在乡村调查失业率中有所反映。我国乡村地区主要以农业就业为主,经营农村家庭承包地比较普遍,失业率水平低于城镇地区。
总的看,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不会低估全国失业情况,能够客观反映真实就业情况。从历史看,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也客观反映城镇就业变化情况。比如2020年年初,受疫情冲击,城镇就业压力陡然增大,城镇调查失业率明显上升。随着各项稳经济政策出台,经济运行逐步稳定,调查失业率也逐步回落。从今年情况看,经济运行整体恢复向好,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回落。但也要看到,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部分群体失业率较高,这在失业率调查中也得到了客观反映。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方法、统计对象、统计标准与国际接轨,能够客观反映调查失业率整体情况。谢谢。
2023-06-15 10:50:58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