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憨,一个位于中国与老挝边境线上的小镇。“磨憨”在傣语中意为“富裕的盐井”,这里有生机盎然的森林、溪流,有淳朴热情的居民,有连接中国、老挝的铁路穿过,更有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发展机遇。
2022年,昆明正式托管磨憨镇。这座边陲城镇的“入列”,让昆明成为中国唯一拥有边境线的省会城市,也让磨憨一举成为云南开放和发展的先锋地,产业投资的热土。
2023年2月上旬,早春时节,都市时报采访团队奔赴磨憨,记录下这个春天磨憨的变化和成长。
以前的磨憨,是一座边境小镇;但今天,呈现在初次到访者眼前的,是一座正在蓬勃发展的城市。东盟大道改扩建工程、磨憨盐塘水库扩建工程、人才公寓项目、中老铁路磨憨火车站至边民互市区连接线工程……到处都是忙碌的施工现场。磨憨火车站每天都迎送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众多企业组团奔赴这里考察调研。
磨憨
这座“富裕盐井”
正加速成长为云南南部的
重要国际口岸城市
“一年见成效、两年有突破、三年大发展”
2月7日,虽然冬天还没有正式结束,但磨憨的气温已升到了27℃。机器轰鸣的施工现场,川流不息的口岸交通,夜晚宾客盈门的烧烤摊,都在不断推高这里的热度。
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下称“合作区”)位于云南的最南端,是中老铁路、昆曼国际大通道及老挝南北公路关键节点,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和经济合作的重要交汇点。2022年5月,昆明正式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小镇的“城市梦”徐徐展开。
“我们立足当地实际,按照昆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再造一座新城的魄力,把磨憨规划打造成现代化、国际化口岸城市。”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阮勇介绍,合作区围绕“一年见成效、两年有突破、三年大发展”的目标,正在逐步推进托管区建设。未来的磨憨,将不再是边陲小镇,而是一座生态优美、功能完备、经济活跃、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城市。
自昆明市全面托管以来,磨憨的69项重点建设任务不断加快推进,大大改变了这里的面貌,为这里引来了活力和机遇。
刚过去的2022年,磨憨国际口岸城市规划展示中心建成,磨憨水厂原水输水管网应急改造工程、合作区围网区联合运营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完成;东盟大道改扩建工程、盐塘水库扩建工程、中老铁路磨憨火车站至边民互市区连接线项目(5号路延长线道路工程)等11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面启动,小镇呈现出“每天一个新面貌”的勃勃生机。
2022年,磨憨的进出口总额达到433.38亿元,同比增长98.36%;货物进出口总量达到566.59万吨,同比增长50.36%,主要进出口数据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并有大幅增长。
今年春节期间,磨憨口岸共验放出入境人员1.6万余人次,出入境车辆4000余辆次,日均检查出入境人员2400余人次,出入境人次达到历史高峰。
“昆明托管磨憨引起了强烈反响”
2月9日、10日,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韩富国带队,赴合作区开展了一场名为“知名企业磨憨行”的活动。参与的企业确实很知名——华为昆明、贵研铂业有限公司、云内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多宝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克林轻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合润科技(云南)有限公司等,都在这个队伍中。
在座谈会上,合作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向企业详细介绍了合作区的情况,包括辖区概况、未来发展思路、功能定位、区域规划和投资优惠政策等,企业也都表达了初步的投资意向。
阮勇对这些企业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昆明托管磨憨,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随着磨憨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大量企业到磨憨考察投资,给磨憨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会。”阮勇介绍,来磨憨发展的企业和群众,不仅能全面享受rcep、西部大开发等方面的政策优惠,还可以无差别享受到昆明市的各项优惠政策。
为了更好地服务在磨憨投资的企业,合作区推出了一系列惠企利民的创新举措。合作区争取到了省级层面出台的《支持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为企业准备了“最大支持力度”和“最优支持政策”两个大礼包。例如,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在磨憨注册的新办企业可享受到顶格税收优惠政策;托管区内企业,可按规定聘用周边国家人员,并获得务工人员出入境、居住等诸多便利;磨憨将支持金融机构在合作区中方区域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等等。
另外,2023年,合作区还将加快编制“产业发展鼓励目录”,加快布局中老国际物流、跨境旅游医疗康养、进出口加工制造、东南亚金融贸易等产业,并重点推进稀贵金属精深加工业、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业、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出口业、纺织品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特色高端旅游康养等六大产业的招商。
行动积极,诚意满满,为合作区赢得了企业的信任。目前,合作区已完成与厦门钨业、中国铁塔、海康威视等11家重点企业的签约。跨通国际供应链等24家企业已注册公司,累计新增市场主体635家,其中企业161户。同时,谋划2023年磨憨建设发展重大项目84个,总投资616.3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15亿元。
“政府围着企业转 企业有事马上办”
“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在磨憨,经常可以听到官员们说这么一句话。
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昆明托管以来,合作区在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上狠下功夫,立下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目标。
今年2月7日,昆明市公安局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在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开通出入境业务办理服务,并办理了昆明托管磨憨后的第一本护照。“正式开通出入境业务后,我们通过优化流程、简化手续,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方便申请人办事、办证,确保申请人到出入境业务办理窗口一次就能完成申办护照等出入境证件的全部手续。”相关负责人说。
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是“一次就办”的核心承载地。政务服务中心把缩短业务办理时限、提升通关率、做好各级赋权事项的承接工作作为重点,全力优化服务。截至目前,省级层面首批下放了30项行政职权事项到昆明市以及合作区承接办理。相应地,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公安、商事服务、综合审批、民生服务、铁路海关等功能区,有218项政务服务事项在中心就能办理。
“政府围着企业转”的另一层体现,在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据介绍,今年,合作区计划完成中方区域围网区主体工程、铁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110kv磨憨变电站升压改造项目3个重点项目,谋划物流铁路专用线磨憨站、跨境物流产业园等7个重点项目。目前,合作区正在积极筹备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3场专题推介活动。此外,合作区还围绕要素保障,补齐发展短板,年内计划开展供水改造、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等3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如今,磨憨的智慧口岸建设已基本完成,出入公路口岸车辆由每天400辆增加到600辆,铁路口岸通关时间由运营初期的平均40小时压缩至5小时。增开昆明至磨憨的动车之后,昆、磨两地实现了当日往返。
变化、发展、成效、希望,这些关键词,在今天的磨憨不断闪现。
来源:都市时报
编辑:李玥其
初审:张立新
终审:岩 罕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