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老挝13号公路纪行-九游app官网

 
中老旅游
联系九游app官网
中-老信息网 中-老{云南勐腊}磨憨磨丁经济信息网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电子商贸城
电话:13578111921
传真:15936500118
联系人:段成生 凌灵
邮箱:547776269@qq.com
网址:http://www.zgmh.net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中老旅游 当前位置:九游app官网 > 中老旅游 > 中老旅游 > 全文

行路难:老挝13号公路纪行

作者:王在田    发布日期:2023/4/25 14:57:41    来源:老挝便民
0

2023年大年初一,我从云南磨憨口岸进入老挝,坐动车沿中老铁路前往老挝古都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

列车跨过南乌河时,不禁想起上一个兔年的大年初一,我曾坐着一条狭长的乌篷兰舟从琅勃拉邦出发,沿着湄公河驶入这条南乌河,溯流而上前往琅多(nong khiaw)。

十二年间,曾经令我辈旅人视为畏途的老挝陆路交通在中国科技的推动之下得以改观,而老挝的山水人文依然清秀淳朴,正如湄公河水蜿蜒跌宕,川流不息。

20230425145755_0905

在老挝湄公河上(视觉中国/图)

江村琅多

琅勃拉邦既是城市的名字,也是老挝北部的一个省。这里属于湄公河上游,尽管不像湄公河在入海口形成的三角洲那样发育出了宽广的辫状水系,但当它一路奔腾,冲出位于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区峡谷地带,进入琅勃拉邦省所在的丘陵地区以后,地势平缓,河床开阔,水流减缓,初次展现出这条世界第九长河的温婉一面。沿着湄公河北上,江心出露了不少礁石,在中南半岛的旱季暖阳下油光发亮。

南乌河(nam ou)则是湄公河在老挝境内最重要的支流,发源于中老边境的老挝一侧——它其实应该译为“乌河”或者“饭碗河”,因为nam的意思是“河”而ou的意思是“饭碗”——南乌河下游是老挝重要的稻米产地,古都琅勃拉邦就建于这片河水汇流的“饭碗”地带。

与湄公河相比,南乌河的河床较窄,水流较急,但在汇入湄公河前同样流速趋缓,从而发育出了众多沙丘小洲。兰舟行驶在南乌河上,不时有在此过冬的成群白鹭、苍鹭贴着河面轻盈掠过,几只黑头野鸭安安稳稳地浮荡在河面上;沿途看到不少村童戴着潜望镜——或许是海外游客废弃在此的浮潜面镜——在河里忽隐忽现,不知道是在戏水还是在摸鱼。

直到斜阳西坠,我的兰舟才抵达琅多村,结束了这段被《孤独星球》誉为东南亚最具有田园气息的水上旅程。琅多村周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陡壁直立,峰林相映。村北有一座此地罕见的公路桥,桥下是一条郁郁葱葱的狭长沙洲,以及周围星星点点的葳蕤小丘,在清澈的河水环绕之下宛如无数盆景,许多男童在盆景与碧水间跳水嬉戏,姑娘们则在河湾僻静处蒙着罗衣沐浴,上岸后先套上一条新罗衣,再将湿罗衣从里面解下——夕阳下的这一幕江村风情才是令我觉得最具有“田园气息”的。


水稻是老挝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孩子在稻田里移植秧苗。(视觉中国/图)

不过就在五十年前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深陷越战泥潭的美军还在地毯式轰炸部署在这里的巴特寮(泛指老挝共产主义运动及其武装)指挥机关,那时的村民躲在附近的石灰岩山洞里惶惶不可终日,自然没有丝毫“田园气息”可言。

为什么巴特寮会驻扎在这么一个不起眼的江村琅多呢?这里是老挝北部一处丁字形的公路枢纽,村北那座公路桥向西不远就是老挝乃至中南半岛最为重要的13号公路,它从中老边境磨丁口岸起始,对接我国的213国道,向南在琅多附近分出一支通往越北重镇奠边府,主路继续向南经过琅勃拉邦通往首都万象,再沿着湄公河左岸顺流而下,经南部重镇巴色直至老挝与柬埔寨交界处的四千美岛,此后成为柬埔寨的7号公路,最终再次作为13号公路通往其旅程终点——越南的胡志明市。广义的13号公路全长1800公里,贯穿中南半岛,可谓东南亚版的66号公路。

越战期间,我国援建了13号公路北段,牢牢控制这段公路的巴特寮向西北可以获得中国援助的物资,向东北可以引入越军协助作战,因此逐渐占据了战略主动。

到了1975年,老挝共产党人就是沿着这条公路占领琅勃拉邦、挺进万象,实现了革命的星火燎原,而2021年底通车的中老铁路老挝段大抵也是沿着这条13号公路修建的。


大象在老挝北部的丛林中跋涉(视觉中国/图)

从琅多到琅勃拉邦

我在琅多村住了一宿,次日清晨五点就被打鸣的公鸡唤醒——耳塞是在东南亚乡间旅行的必备恩物,但不一定抵得住全村公鸡的轮唱。

吃罢早饭,我在桥头候车,坐上一辆用长安皮卡改装的乡间巴士前往琅勃拉邦。老挝同泰国一样,将皮卡用作短途公共交通工具,焊上遮阳棚装上左右两条长凳,两国都唤作“双条车”(songthaew)。我作为今天的第一位乘客,获得了坐在驾驶室的福利,享受着皮卡沿13号公路一路南行时扑面而来的暖融融的阳光。司机小哥则一边开车,一边从食盒里抓起糯米饭用餐,还操起一条腊鸡腿邀我分享——老挝北部山峦叠嶂,口味较重,这里的腊鸡腊肉相当之咸。

大年初一走了7个小时的水程,大年初二花3个小时走陆路,回到琅勃拉邦。琅勃拉邦位于南康河(nam khan)汇入湄公河的河口,是老挝的四朝古都,自1353年起先后成为澜沧王国、琅勃拉邦王国、老挝保护国(法属老挝)以及老挝王国的王都,直到1975年巴特寮趁美军撤离中南半岛而席卷老挝,才将首都由名义上的王都琅勃拉邦正式迁至政务中心万象。

这是一座相当迷你的小城,中心城区分布在一条长约一公里的主街周围,比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县城都要小得多,但它早在1995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金碧辉煌的小乘佛教庙宇和法式别墅林立的古朴街道而名闻天下。琅勃拉邦每年都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前来朝圣,却依然保持着安详稳重、从容不迫的深沉气质,使游客驻足此地便感到气定神闲,整个行程节奏都随之舒缓。


俯瞰琅勃拉邦(视觉中国/图)

那年我是腊月二十九从泰北清孔渡过湄公河进入老挝,再顺流直下,于漫天彩霞之中登陆琅勃拉邦码头,找了一栋俯视湄公河的印度支那大宅住下。第二天就是年三十,我在城里逛了一天,傍晚搭车去城南光西瀑布脚下的钙化池扑腾了半天,神清气爽地回到古城街头,寻思着找家中餐馆吃顿年夜饭。走过售卖传统蓝印花布的苗族夜市,突然被围坐在路边小饭店门前一长溜餐桌旁的食客们起身拦了下来。

“你是中国人吧?”

我刚点了点头,便不由分说被拽上了桌——原来这是几家旅居琅勃拉邦的中国商人举办的年夜饭聚餐,见到有华人模样的游客路过便请来一起欢聚守岁。我看了看饭店招牌,是家粤菜馆子,但老板自我介绍是云南思茅人,而围坐欢饮的则多是湖南邵东人——邵东人是老挝最大的华商群体,由同村同族相互提携而纷至沓来,如今至少占了五十多万老挝华人的半数以上——当时我有位邵阳女友,他们便把我认为半个同乡,举起爽口的老挝啤酒轮番向我劝酒。

其中一位做黄豆边贸生意的仁兄问我下一步想去哪儿,得知我后天要去首都万象,他皱起了眉,揽着我的肩膀用邵东普通话说道:“小兄弟,从这里到万象也就三百公里出头,但是路蛮烂,坐长途车九、十个小时也不得到。要不是这两天过年,我就开车带你过刻。”

这一点我倒是早有心理准备,《孤独星球》上曾有一段隽永的旅行提示:爆胎、抛锚和出人意料的绕道是老挝公共汽车的特色,所以要带上足够的备用食品,和周围的人分享。

过了半响,他又倒了杯酒过来与我干杯,继续说:“你阔以停到万荣嘛,住一个晚上,休息一哈,那边蛮好耍!”

于是,大年初二中午回到琅勃拉邦,我就买了下午去万荣(vang vieng)的车票。

从琅勃拉邦到万荣

中老铁路通车后,如今从磨丁口岸到琅勃拉邦,动车仅需70分钟;从琅勃拉邦到万荣约50分钟,到万象约1小时45分钟,相当便捷。可是在前动车时代,乘坐大巴去万象需要11个小时左右,平均时速不到30公里,因此才催生出了万荣这座中转站。

广大游客可以在万荣歇脚,游览周边的喀斯特地貌奇景,开展漂流、探洞、攀岩、热气球、滑翔伞等户外活动,俨然成为西方背包客眼中的老挝版“皇后镇”,中国游客则把它称为“小桂林”。

万荣大致位于连接琅勃拉邦和万象的13号公路中点,汽车站售票员告诉我车程约6小时,可是下午三点半从琅勃拉邦出发,将近午夜才抵达万荣,180公里路走了约8小时。 

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没有沿海平原,山地占比在东盟各国中首屈一指,可以视为我国横断山脉向中南半岛的延伸。琅勃拉邦虽然号称老挝的粮仓,其实只是群山环抱的一片大“坝子”,南行不到两个小时就重新进入人烟稀少的连绵山区。白天望去,这里峰峦如聚,远近交叠,只有13号公路如一丝细线,在山岭间蜿蜒盘旋;入夜后除了过往车灯,茫茫山中竟无半点灯光,只有头顶的繁星照亮前路。 

这里的盘山路养路不佳,路面坎坷,道路崎岖多急弯,又无隧道联通,以致于不断地翻山越岭上山下坡,再加上车辆老旧,途中还要时不时打起摆子原地罢工,故此导致车速很低。乘客也因路途颠簸而十分疲倦,好不容易抵达万荣后,我胡乱找了家客栈便沉沉睡下,连晚饭都没顾得上吃。


老挝山地,和广西喀斯特地貌相似。(视觉中国/图)

大年初三清晨照例又被公鸡吵醒,戴上耳塞睡了两个小时的回笼觉才恢复精力。在客栈吃了一大碗鸡汤面作为早餐,我出门逛了一圈,才发现原来昨晚长途车把我放在了机场跑道边——那是越战末期美军修建的简易机场,目的是为了切断越南人民军借道老挝向南越前线输送部队和补给的秘密通道,可是还没来得及投入使用,美军就为了止损而退出了整个越战;而老挝在万荣地区既没有军事基地,也没有商贸需求,又缺乏人口支撑,并不需要养一座机场,因此废弃至今。

万荣也是重峦叠嶂之间的一片河谷平坝,南松河(nam song)由北向南穿过山谷,最终在万象以东注入湄公河,这一段13号公路就是沿着南松河东岸而行。我花1美元租了半天的自行车,骑车去河西探访一座溶洞,首先沿着土路骑行约6公里,沿途很有点在阳朔遇龙河畔骑行的味道。

抵达一座苗族村寨后开始爬山,抵达洞口前的最后200米路需要拽着简易竹竿扶手在乱石间攀缘——也难怪这个苗族村落定居在如此荒僻的喀斯特山区:越战期间当地苗族主体支持老挝王室和美军,他们在美军的训练与空投补给下与巴特寮和越军作战。战后估计有15万以上难民越过湄公河逃往泰国,还有不少青壮流亡到北美、西欧,剩下的则隐入山林,因此如今在老挝的平坝地区已经很难看到苗族村寨了。

骑行沿途先后过了两条河,第一条是南松河,河上有一座木桥,行人过桥需要付大约一块五毛钱,骑车加倍;第二条是比南松河窄得多但流速快得多的小河,也有收费木桥,行人往返两块钱,骑车三块五。

很久没有为过桥支付过路费了,但我倒也没有莫名惊诧,因为记得小时候黄浦江上第一座大桥南浦大桥贯通后,收了近十年的过桥费,汽车15块,公交车票加价两毛,直到进入新世纪才取消。南浦大桥浦西段的引桥呈螺旋形上升,旋转了约540度,高峰时段这座引桥上挤满了等待过桥的车辆,一格一格地向前挪动身位,轮流排队付费——我可是见过大世面的,这小木桥收个块儿八毛的算个啥?

可是返程时,望着南松河悠悠荡荡的河水,我竟然萌生了省一点是一点的可耻贪欲。从收费木桥沿着河岸向下游骑了一段,找到一处开阔的河面,此处河水较浅,而且被两条沙洲分为三段。我推着车试探性地涉水而过,还好,水深只到小腿,顺利地抵达西侧沙洲。两座沙洲之间是南松河干流,水流甚急,也深得多,达到了我的膝盖。我把长裤卷到了大腿上,把车扛在肩膀上,踩着脚底的砾石河床蹒跚走到了东侧沙洲,再一鼓作气把车推到了对岸。


万荣,老挝版“皇后镇”(视觉中国/图)

我归还了自行车,回到“万荣机场”,由此去万象还有约150公里路程,但路况比昨晚好得多,基本都是下坡,加上我又花了两倍于长途车的价钱坐上了一辆特供“国外游客”的空调大巴,于是只花了约三个小时就抵达老挝首都万象。

我的邻座是个搞壮傣语系研究的慕尼黑小伙子,他给我听了一段老挝民歌,男女对唱,充满缠绵之情,然后小伙子给我翻译了一下歌词的意思,我的笑容不禁变得有点僵硬……

男唱:

啊!我最亲爱的,我梦想着你好久好久了。我梦想着你比星星还要亮的眼睛,梦想着你细长可爱的玉臂,梦想着你柔顺的纤腰,梦想着你比湄公河支流还要多的秀发,我将永远爱着你。我有一间竹屋,一块田地和一头牛,可能还有一笔钱向你父母买下你。美丽王后啊!你的倩影日夜追捕着我。来啊!恳求你,让我们的生命结合在一起。

女唱:

啊!年轻人,谢谢你选择我做你的爱侣,但是我不能爱你,因为你的鼻子太长,你的耳朵像一把扇子,眼睛像蝙蝠,你的行动像我最怕的大猩猩。我要嫁给勇敢和漂亮的青年,绝不会和你结婚。我已经祷告佛祖,请他给我找一个好丈夫。

从“万象”到“老挝”

抵达万象时已是大年初三的黄昏,湄公河畔残阳如血,夕阳的余辉洒在人头攒动的集市上,洒在喧腾雀跃的儿童游乐场,也洒在跳着韵律操的盛装老太们身上,瞬间将我从清静安逸的老挝山区拽回到人声鼎沸的东南亚闹市。

说到这座与泰国廊开府一河之隔的边境首都万象(vientiane),它的名字倒是值得探讨一下。顾名思义,“万象”这个名字源于“百万大象之国”,也就是老挝的古称——“澜沧”。澜沧王国(中国明清两代称为“南掌”)始建于1353年,是老挝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澜沧(lan xang)”的意思就是“百万大象”。作为佐证,老挝的母亲河湄公河上游乃是我国的澜沧江,这个名字来自于傣语,读作“南兰章”,也是“百万大象之江”的意思。

既然“万象”是lan xang,那么“vientiane”又是什么意思呢?vientiane可以分拆为vien和tiane,其中vien意为城墙,tiane意为檀木,所以vientiane的本意是“檀城”,而非“百万大象”,只是因为它的发音与普通话里的“万象”有点相近,才被误译为“万象”。东南亚华人和中国港澳台则把老挝首都称为“永珍”,那是用潮州话对 “vientiane”的音译,就好象“沙发”是用沪语对“sofa”的音译一样。

除了首都万象以外,我国对老挝这个国家的称呼也经历过巨大的历史变迁。解放前我国称老挝为“寮国”,前文提到的“巴特寮”之“寮”即源于此,直到1954年,周恩来总理还在《在日内瓦会议上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发言》中将老挝称为“寮国”;后来担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查阅古籍,于1954年至1956年之间决定改用明代称呼“老挝”,但当时仍根据《洪武正韵笺》的发音将“挝”念为“抓”,因此念作“老抓”;1962年,兼顾老挝的英文国名laos的发音,才给“挝”字添加了读音“窝”,仅用于“老挝”国名,并写进了当年修订的第3版《新华字典》,自此沿用至今。


万象帕图赛纪念碑,被称作“老挝凯旋门”。(视觉中国/图)

坐着火车去新加坡

十二年前,我坐着长途车,沿13号公路从琅勃拉邦南下至万象;十二年后,我坐着动车,沿中老铁路从中老边境南下至万象。

春节作这趟旅行时,中老铁路还是两国各自运营,需要在边境口岸到站下车,过关后重新买票上车。从2023年4月13日起,我国昆明与老挝万象之间开通了国际旅客列车,乘客可以在边境口岸下车通关后回到列车,继续下面的旅程。

而到了4月末,这班国际旅客列车即将实现车上通关,也就是类似于中朝国际旅客列车,乘客无需下车,在车厢里就可以完成通关手续。

中老铁路通车前,老挝是全世界铁路通车里程排名倒数第四的国家,只有区区3.5公里米轨铁路——这还是泰国铁路跨过湄公河后在老挝境内的延伸;而这回中老铁路通车后,老挝在高等级电气化铁路(也就是动车线路)通车里程排行榜上一举飙升至前二十名(铁路总里程升至118位)。


一路飞架跨山河,“复兴号”列车驶过云南省普洱市的一座茶山。(新华社/图)

我曾从万象对岸的泰国廊开坐火车去泰国首都曼谷,也曾从曼谷分段坐火车到达过泰国合艾、马来西亚槟城、吉隆坡、新山以及新加坡。

随着中老铁路的贯通以及向泰国的延伸,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铁路爱好者将有望从欧洲坐火车经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进入新疆阿拉山口,再乘坐我国列车纵贯南北抵达云南边境,然后一路穿越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最终抵达亚欧大陆东南端的新加坡……那将是何等宏伟的铁路壮游!

来源:王在田

上一篇: 中国籍男子拉邦租车外逃后续:发现套牌车辆 人被扭送
下一篇: 风有多大?老挝旅游游轮11名人员被困 船只被狂风吹至
扫一扫

扫一扫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服务热线
13578111921

返回顶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