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加快发展乡村旅游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九游app官网

 
中老旅游
联系九游app官网
中-老信息网 中-老{云南勐腊}磨憨磨丁经济信息网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电子商贸城
电话:13578111921
传真:15936500118
联系人:段成生 凌灵
邮箱:547776269@qq.com
网址:http://www.zgmh.net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中老旅游 当前位置:九游app官网 > 中老旅游 > 中老旅游 > 全文

云南:加快发展乡村旅游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云南通讯 资料:云南省文化和旅游    发布日期:2023/6/16 12:26:10    来源:云南发布--云南通讯 资料: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
0

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的重要论述,深入挖掘、传承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完善乡村旅游政策保障体系,注重农文旅深度融合,强化典型示范带动,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优化乡村旅游产品结构,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全省乡村旅游呈现蓬勃发展良好态势,有力促进了乡村产业建设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全省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9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88.72亿元;今年1—3月,全省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21亿人次、同比增长44.2%,实现旅游收入569.76亿元、同比增长42.9%。



规划引领 典型示范
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政府引导,强化顶层设计。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云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中明确的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任务,加快推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云南金牌旅游村、乡村地域内国家a级旅游景区等品牌创建和乡村旅游产品线路宣传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会同省乡村振兴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族宗教委等省级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试点创建的指导意见》《关于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创建的指导意见》《关于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配套政策措施,指导全省各地加快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坚持示范带动,注重品质提升。完善规范标准和遴选条件,不断巩固和提升云南旅游特色村、云南民族特色旅游村寨、云南旅游名村(镇)、云南旅游扶贫示范村等开发建设和监测管理水平,持续推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遴选推荐及名录库建设和乡村地域内国家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着手谋划云南金牌旅游村及最美乡愁旅游地创建活动,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品牌创建质量和水平,引导全省各地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集聚区。截至2022年底,全省各地在现有省级乡村旅游品牌村(镇)的基础上,遴选打造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0个、重点镇6个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储备名单5个以及乡村地域内国家a级旅游景区493个,推动建设云南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示范村330个、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200个和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试点17个,带动发展全省乡村旅游村(镇)4337个、乡村旅游合作社2761个、乡村旅游经营户10万余户,带动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62万余人、间接从业人员450万余人,带动120余万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坚持融合发展,拓展乡村功能。深入开发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全面彰显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促进乡村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农文旅融合的多元化经济发展,助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创新乡村旅游产品业态,引导全省各地推出一批“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农耕文化”“旅游+研学”“旅游+土特产”“旅游+康养”“旅游+美食”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把乡村“沉睡的好资源”变为“致富的活资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重点支持怒江州率先建设20个立得住、叫得响、可复制、能持续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建设内容,细化项目清单,制定“一村一方案”,统筹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或涉农配套资金,全力推动各项建设工作任务,力争年内取得初步成效并总结推广。


  坚持品牌引领,加大宣传促销。突出云南乡村旅游特色资源优势和产品亮点,发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镇品牌引领作用,指导全省各地精心策划和设计乡村旅游产品线路,遴选推出一批具有云南特色、主题鲜明、游客青睐的线路纳入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录,配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央电视台积极开展“山水间的家”乡村探访类节目摄制工作,不断提高云南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借助融媒体、自媒体及中国旅游日、旅游交易会等渠道和平台,适时发布和推广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宣传促销力度。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共推出100余条地方乡村旅游线路、50余条省内跨区域乡村旅游线路和20余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指导各地组织乡村旅游宣传推介活动30余场次。


  坚持典型引路,加强推广运用。认真贯彻落实“三法三化”工作要求,指导全省各地总结梳理乡村旅游好做法、好经验,形成乡村旅游助农增收10个实践模式、78个乡村旅游经典案例和56个云南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案例汇编。通过向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世界旅游联盟推荐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和召开全省乡村旅游助推农民增收现场工作会、全省乡村旅游现场推进会等形式,组织全省各地现场观摩、交流学习和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其中10个案例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经典案例汇编》,5个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突出内涵 优化供给
推动全省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全省乡村旅游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同质化突出、品质不高、人才匮乏、服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进入新时代,乡村旅游更加肩负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责任使命。全省文旅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乡村旅游现场推进会精神,立足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培育乡村旅游业态,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以乡村旅游的大力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助推文化旅游强省建设。


  突出规划抓引领。深化对乡村旅游业态的科学认识及其规律把握,在加强对全省农情、文情、旅情认识基础上,优化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布局,培育一批乡村旅游聚集区,引导差异化个性化发展。重点规划建设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咖旅融合、环滇池等30条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带。规划提升300个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项目,做实项目前期,推动项目落地。


  突出内涵抓提升。抓实“文化润滇”行动,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弘扬“国门文化”,推动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抓好基层文艺院团改革,引导好“乡土剧社”“百姓戏班”,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持续挖掘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场所和品牌,因地制宜培育主题性、特色类旅游演艺项目,推动文化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突出主体抓组织。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组织振兴的关键性基础性作用,鼓励村党支部领办旅游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发挥桥梁作用,引资引智助推合作社、经营户发展。到2025年,力争全省乡村旅游合作社达5000家、经营户达14万户以上。


  突出市场抓供给。以市场化为先导,推动产品迭代升级,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乡村旅游产品。提升传统农家乐、民宿品质,开发特色餐饮、农产品、手工艺品。培育农事体验、非遗传习、户外露营等市场欢迎的新业态新产品。优化市场环境和动能,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到2025年,培育认定3000家等级旅游民宿、200个省级非遗工坊、100个新业态试点,推进个转企、企升规。


  突出典型抓示范。坚持“立得住、叫得响、可复制、能持续”原则,加强统筹协调,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精品,争创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品牌。指导怒江州加快打造20个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到2025年,力争新增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30个,培育金牌旅游村、最美乡愁旅游地各300个。


  突出特色抓宣传。坚持体系化宣传推广,到主要客源地持续加大对泼水节、火把节、三月街等一批传统乡村民族节庆活动的宣传力度,培育推出咖旅、茶旅、花旅等农文旅融合发展的3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推出亚洲象、绿孔雀、滇金丝猴等20条生态特色旅游线路,提升哈尼梯田、景迈山等10条农耕文明旅游线路,持续提升云南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


  突出人才抓保障。主动对接科研院所团队,实施“万名文旅人才培养计划”,持续组织乡村旅游带头人、能人培训,发挥当地乡村旅游“土专家”作用,建设“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队伍,推动机制、业态、模式创新。到2025年,力争培训各类乡村旅游人才达30万人次以上。



来源:云南通讯资料: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编辑:马正麟
上一篇: 老挝电影《the signal 》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
下一篇: 为了赚钱,这名老挝美女选择与两名男子结婚!三个人的
扫一扫

扫一扫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服务热线
13578111921

返回顶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