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文旅部印发通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旅游交流合作,文化和旅游部于3月31日印发通知,即日起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外国人入境团队旅游和“机票 酒店”业务。通知要求,各地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旅行社恢复经营外国人入境团队旅游业务工作。指导本地旅行社同境外旅行社做好线路设计和产品对接,落实好各项防疫要求。要求旅行社严格落实团队旅游管理各项制度和规范,提升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切实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展示中国旅游的良好形象。
01
入境游走向复苏,旅行社枕戈待旦
该消息一经发布,整个旅游圈都沸腾了,业内人士奔走相告,经历3年疫情后,入境旅游行业终于见到了曙光。恢复旅行社经营外国人入境团队旅游业务,从政策端对境外旅客进入中国释放了强烈的积极信号,但国内入境旅游市场恢复在人力、供应链、航班等方面仍面临一定的困难,如此背景下,国内经营主体是否做好了准备?“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中青旅国际副总经理胡继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已经有针对性地准备入境旅游市场的重启。据了解,在入境旅游经营主体普遍减员的情况下,仍保有30多名在职多语种导游,以保证市场重启后能迅速启动相关业务。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吕宁认为市场有信心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总要有人在疫情之后做好这样的准备,去迎接新的挑战,打个样。”但她也补充说,从整个旅游市场要素来看,市场的准备还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程度。
吕宁表示,我们有时间做准备。一方面国际游客有自己的出游习惯,一般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来规划出行;另外一方面,信号的释放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境外游客需要时间接收并了解相关的信息。
02
人力、供应链、国际航班尚待恢复1月8日,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2月6日,恢复内地居民与香港、澳门团队旅游经营活动,入境团队游市场从港澳端重启;3月15日,赴华旅游签证开放申请,入境旅游复苏的“另一只靴子”落地。但因疫情停滞了近3年的入境旅游市场,短时间内还无法完全恢复,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旅游业是服务密集型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要高于其他行业。但在疫情的影响下,入境旅游业务无法开展,大量的专业人才从旅游业转到其他行业,如保险、中介等。中国旅行社协会对旅行社的人才流失情况曾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对比疫情之前的员工规模,疫情期间,没有人才流失的旅行社占比仅为6.04%,人才流失率40%以上的占比高达59.25%。
“人才储备存在缺口,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吕宁对入境旅游行业进行深度观察后表示,疫情期间,大批语言专业的导游人才流失了,旅行社中从事外联销售、计调后期工作的人才也出现匮乏,需要大量的人才补充。
入境旅游市场的产业链较长,囊括了食、住、游、购、行、娱等多个部分。在胡继英看来,目前入境旅游产业的上下游供应链需要一定时间的修复,比如需要根据新变化进行产品调整,与地接社资源进行重新对接等。
补充专业人才和修复上下游供应链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入境航班短时间无法完全恢复也从入口端影响着我国入境旅游恢复。
03
十四五规划要求有序促进入境旅游2022年1月20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分步有序促进入境旅游。从外交事业到经济事业,从开放的排头兵到旅游事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入境旅游受到高度重视。签证政策上要更加开放。“进一步优化签证政策、通关措施,放宽过境限制,为外国人来华旅游提供更多便利。”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就进一步推进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提出了上述建议。吕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要加强对世界主要客源国签证便利化的建设,“比如更多开放落地免签的地区、城市,增加重点客源国或其他国家的过境免签政策,进一步提高驻外机构的签证办理效率等”。重振入境旅游市场,一方面需要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更需要经营主体自身作出努力。基于目前的情况和已经有所变化的入境游市场结构,吕宁建议经营主体要做好多语种人才的储备,尤其要针对未来主要客源国做针对性的人才储备,如俄罗斯、中东地区等。
同时她建议,进一步丰富入境旅游产品的供给。“长城、故宫、桂林山水,这些产品是我们撬动国际市场的杠杆,但不能让外国游客来了只看这些。”吕宁认为,要注重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增强文旅融合产品体系的建设。此外,吕宁还建议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适应未来市场的新变化。
4月1日,根据老挝媒体报道,据悉,
老挝媒体近日发现在昆明火车站的站牌列车班次显示大频幕上,除了中文和英文,还出现了老挝语。银幕上,关于车次、终到站、发点、检票口的信息均出现了老挝语的显示,这对前来云南旅游的老挝游客来说,是一个便利查看车次信息的利好消息。老挝语的标识也象征着中老铁路即将迎来国际跨运、中老游客铁路互联的时代。
不仅如此,昆明站还规划建设了基于汉语、老挝语的智能国际化服务体系,更好服务中老铁路沿线旅客的沟通需求。据称,在昆明站售票口和服务点,旅客可以使用智能终端设备实现中文-老挝语实时语音识别与文字交互翻译,这不仅有效满足了站点服务人员与旅客之间的沟通需求,更整体提升了昆明站的国际语言服务水平。
首班昆明至万象班列将在2023年4月13日开通,届时老挝将举行首批乘坐中老铁路列车中国游客抵达老挝的欢迎仪式。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