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孟连娜允神鱼节”将如约而至,激情四射的万人捉鱼狂欢活动,与悠久的土司文化,典雅的宣抚古乐,多元的民族风情,精彩的民俗活动,原生的民族舞乐,诱人的传统美食交融在一起,将孟连炙热狂欢的节庆气氛推至极点。
转眼已是第十七届孟连娜允神鱼节,对于节日的由来,亲,你知道多少呢?神鱼节的故事听过吗?为什么要过神鱼节?神鱼是什么鱼?为什么要万人下河捉神鱼?为什么要吃土司宴?这一切得从法罕山的故事讲起。
今天,小编就向你讲述孟连民族民间故事——神鱼节系列传说,待你细细品读完这些故事后,疑惑自会解开。
法罕山,傣语为“金崖”,坐落于孟连县城北部约一公里处,因山上有濒危珍稀树种——龙血树群和传说中佛祖释迦牟尼的佛印而被傣族人民称为“神山、佛山”,受到当地百姓和东南亚民众的敬仰和朝拜。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释迦牟尼下凡巡世,途经孟连,见这里树木凋零,贫瘠荒凉,便坐在法罕山崖壁上闭目思量该如何造福这方水土。
不料,一条称霸孟连的恶龙前来偷袭。
佛祖一手捻佛珠,一手揪住龙尾,口中念念有词,只见他轻轻一甩,恶龙的两只角变成了金山和银山,钟灵毓秀;龙身变成了南垒河,源远流长;龙头砸出了深不见底的大龙潭,神秘莫测。周边的龙见佛祖制服了恶龙,纷纷前来朝拜。
得到佛祖点化后,这些龙便盘踞于大龙潭底,鱼王金鲤鱼也带着女儿婻巴罕①到这里安家,世代与龙族一起,共同守护着孟连的三山一河。因朝拜途中急于赶路,有几条龙被法罕山的悬崖峭壁划伤了肚皮,龙血洒到之处长出了一种神奇的树木,用刀割破树皮,便流出像血浆一般鲜红的汁液,这就是极其珍稀的龙血树(现在孟连县境内拥有全国保存最完整、储量最大的龙血树群落,素有“龙血树的故乡”的美誉)。
佛祖显灵、山色巨变。此时,正在田里劳作的百姓看到这场惊天动地的景象,争先恐后赶去见佛祖,因来不及回家准备赕物,只能就近从溪流里捕捞些鱼,就地匆匆烤熟后赶往法罕山朝拜。佛祖慈悲为怀,感念芸芸众生,不仅接受了百姓的朝拜,还将烤熟的鱼向景信方向放生。
沾到了佛祖福泽的鱼,落入景信水洞的瞬间便起死回生,但因被烤过,所以样子变得很怪异:一只眼睛突出,另一只眼睛紧闭,鱼身卷起,尾巴向一边翘。当地百姓珍惜佛祖的恩赐,视起死回生的鱼为“神鱼”,还在水洞口建起了“神鱼池”以保护神鱼。
每年神鱼节期间,僧侣们都要到神鱼池举行放生活动,超度亡灵、化解罪孽、消灾免难、积德祈福。据说,祈求儿女的人,喝了神鱼池的水就能生儿育女。
①婻巴罕,傣语,译为:金鲤鱼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