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元旦、春节假期旅游市场实现“开门红”后,高开稳增态势一直延续,“五一”假期有望为旅游市场复苏再添一把火。
临近“五一”假期,各大在线旅游企业、旅行社、景区、酒店等陆续迎来预订高峰。综合部分在线旅游企业数据,“五一”假期国内游订单已基本追平2019年水平,出境游、入境游热度持续走高。
4月21日,携程发布《2023年“五一”假期旅游预测报告》显示,距离假期不到10天,平台的五一国内酒店、景区门票、机票订单量均反超2019年水平,且近七成订单为长线游。
携程大交通市场搜索指数显示,截至4月21日,2023年五一假期的境内机票搜索热度超过2022年同期290%,恢复至2019年同期110%;住宿行业的火爆程度更是远超预期,“五一”境内酒店市场搜索热度已达2022年五一同期9倍以上,相较2019年五一同期也增长近200%。
预测报告显示,与2019年“五一”假期出行用户年龄相比,今年游客年龄普遍更加年轻。从年龄分布来看,00后游客订单占比35%,90后占比30%,80后占比26%。00后首次超越90后成为假日旅游的“主力军”。
五一云南旅游预订暴涨400%
前段时间,万人狂欢的泼水节,让云南成功登上c位的同时,也释放了西双版纳的经济活力。泼水节的热度也延续至五一小长假。
去哪儿数据显示,五一期间飞往西双版纳的机票预订量超过疫情前。酒店预订量同比疫情前增长2倍左右。告庄西双景、星光夜市、泼水广场、曼听公园、民族风情园成西双版纳的热门入住商圈。
不仅西双版纳地区,五一期间云南各地旅游升温迅速。据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截至4月20日,云南“五一”假期的旅游订单量(含酒店、民宿、景点门票、交通等)相较于2019年上涨400%,“全国赴滇”趋势明显,客群从周边省市延展至全国。其中,成都、重庆、贵阳、深圳、广州成为前五大客源地,昆明、丽江、大理、西双版纳、红河是最受欢迎的目的地。不少酒店、民宿提前满房。
“五一”假期目的地为云南的长线游占比达81%
《2023年“五一”假期旅游预测报告》显示,截至4月19日,“五一”长线出游订单占比接近70%,长假出远门的热情不减。长线旅行迅猛复苏也为国内景区带来利好。报告显示,“五一”景区门票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超3倍。
而“五一”假期目的地为云南的长线游占比达81%,长线游订单同比2022年同期增长12倍。云南热门景区为玉龙雪山、东风韵景区、曼听公园、七彩云南欢乐世界、昆明融创海世界、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野象谷、泸沽湖、云南野生动物园、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
另外,旅游目的地之间也存在着溢出效应:热门的旅游城市会带动其周边城市的热度上升,甚至这些周边城市热度上升的百分比会超过热门城市本身。例如,今年“五一”期间云南丽江市的预订间夜量相比2019年增长了110%,而距离丽江70公里的剑川县预订间夜量相比2019年增长了460%,可以认为剑川承接了一部分丽江的外溢旅游需求,呈现出区域旅游经济循环的特征。
铁路部门加大五一运力投放 增开旅客列车1500多列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22日称,针对“五一”小长假运输期间火车票预售情况,4月27日至5月4日假日运输期间,全国铁路安排日均开行旅客列车将达到10500余列,增开旅客列车1500多列。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五一”小长假是春节后的第一个较长假期,旅客出行需求旺盛,呈现假期首尾长途客流多、中间短途客流多、出行时段高度集中等特点。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截至4月22日14时,铁路部门已售出“五一”小长假运输期间火车票4657万张,热门方向车票紧俏。
为做好旅客出行服务,铁路部门最大限度挖掘运输潜力,加大运力投放。
一是实行高峰列车运行图,日均开行旅客列车将达到10500余列,较日常增加1500余列。
二是增加长途运力投放,增开跨铁路局长途旅客列车156列。
三是优化动卧列车开行。增开5月2至4日上海虹桥至佛山西、上海虹桥至广州南、上海虹桥至珠海、北京西至深圳北、北京西至昆明南、北京西至湛江等区间双向动卧列车36列。
四是增加短途运输能力。组织各铁路局集团公司根据管内客流动态加开列车,精准实施“一日一图”,最大限度满足短途旅客出行需求。
在云南昆明,随着“五一”假期临近,多条热门线路火车票开售仅几分钟就全部售罄,4月29日昆明南开往万象站的车票也全部售出。
昆明火车站值班站长关怡冉介绍:西双版纳、大理、丽江、保山方向都是比较热门的。
多地发告诫书规范五一市场价格
记者通过多家电商平台搜索时发现,尽管还未到五一节,但西昌邛海、云南丽江古城、大理古城、西安大雁塔、杭州西湖、成都春熙路和太古里、长沙五一广场等热门商圈或景点的酒店已经显示满房,且价格也有所上涨。
旅游潮来袭,酒店也是供不应求,价格更是“水涨船高”。记者搜集从成都出发的热门旅游城市的酒店时发现,从经济型到舒适型,高档型再到豪华型,大部分酒店涨幅在2倍到3倍左右。像七天、汉庭、如家等经济型连锁酒店的价格在五一节都有所上调,很多平时卖200元到300元的房间,上调到500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千元。
目前,包括长沙、大理、泉州等多地均已对五一期间的价格秩序提出专门要求,要求明码标价、不欺骗消费者。
例如云南大理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要求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规范餐饮、住宿和旅游服务价格行为的提醒告诫书,商家存在价格欺诈行为最高可处50万元罚款;山东淄博市在“五一”假期前后,对宾馆酒店客房价格实行涨价幅度控制措施,规定按3月1日-3月31日宾馆酒店各类型客房平均实际成交价格(包含线上、线下所有实际交易结算金额),上浮超过50%的,按哄抬价格行为予以查处。
中消协“五一”假期提示:出行安全为先 消费明辨陷阱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网站消息,“五一”假期临近,将迎来新一波消费潮。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在假期出行、购物时秉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践行绿色消费的理念,维护自身享有的权利。
提高意识安全为先
春夏之交,风景宜人,不少消费者选择出门踏青、购物、聚餐等活动。中消协提醒,出门在外,消费者应注重提高安全防护意识,排除各类风险隐患,确保平安归来。
一要注意交通安全。自驾游提前检查车况,守法通行,不去未开放景点、无人区和存在安全隐患的目的地;给电动车充电时,要选择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充电桩,确保充电枪头与车辆充电口的干净、干燥,留意不要让雨水流入充电口并远离易燃易爆物,同时预先做好充电安排、避免陷入道路拥堵充电难的窘境。
二要注意食品安全。在外选择《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齐全的餐饮服务单位,购买包装及标签信息完整的食品,按照说明保存和食用;不要食用“野味”和未加工处理的“生鲜”食品。
三要注意财产安全。出行在外要保管好随身财物,尽量不携带贵重物品,做到“轻装简行”;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轻信各种中奖、优惠活动,了解电信诈骗典型案例,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四要做好疾病防控。保持好个人卫生,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要注意避免疾病交叉感染,特别是老人、小朋友要做好防范措施。
文明出行绿色消费
良好的消费环境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倡导消费者坚决抵制餐饮浪费、过度包装等不良行为,共筑绿色节约消费新风尚。
中消协提醒,“五一”聚餐时,要根据用餐人数合理点餐,自觉抵制舌尖上的浪费,主动践行“光盘行动”。购买茶叶、蛋糕、水果等商品时,主动选择包装简约、质量过硬的商品,抵制奢华浪费的包装商品,摒弃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
中消协建议消费者在正确评估自身消费能力的基础之上,审慎选择、理性消费,避免冲动消费。同时,发现经营企业存在诱导消费者超量点餐或者商品过度包装,尤其是茶叶过度包装的行为,要勇于指出、批评纠正,经营单位拒不改正的,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组织或有关媒体举报曝光。
明辨陷阱及时维权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在面对各种商品时,要擦亮双眼,谨防陷阱。
一是当心虚假宣传。要认真辨别商品真伪和质量好坏,不偏信商家宣传,在购买商品前要核实商品价格,货比三家,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商品信息,选择正规平台购买。
二是仔细审查合同。如果跟团旅行和进行预付式消费,一定要对服务的价格、质量、规格、标准等合同条款严格审查,明确违约责任,签订书面合同。
三是保留消费凭证。向消费者出具发票等购物凭证或者服务单据是经营者的法定义务,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服务后,要注意索要并留存消费凭证,同时还可以对商品宣传广告、聊天记录、支付记录进行截图保留,在遇到消费纠纷时,及时维护自身权益。
中消协敦促经营者诚信守法、合规经营,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绿色健康的消费环境,重视消费者的诉求,为消费者“五一”假期增添幸福感、安全感,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提振消费信心。